我校在2017年12月份开始启动2018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报名工作
共有40支队伍120名同学报名
经我院老师出题筛选
最后选拔了24支队伍72位同学参加竞赛前的培训
经过寒假期间
约一个月的
知识讲解和实践模拟培训
以及
我校学子们夜以继日地努力学习
最后
我校学生团队在该项赛事中斩获
3项国际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和14项国际二等奖(Honorable Mention)
看到了这满屏的奖状
正在刷推文的你是不是也热血沸腾
想要尝试一下呢?
现在
请跟着小记一起去了解一下美赛到底是怎么样的
首先,让我们听听指导老师关于数学建模的一些建议:
周雪刚老师专访
小记:
数学建模对参赛者的个人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队伍的分工也很重要,您对参赛选手在分工方面有什么建议吗?
周雪刚老师:
数学建模竞赛由3位同学组成一个团队,在规定的时间内针对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等最终撰写出一篇20页左右的建模论文。因而我们可以将竞赛过程粗略地分为建模、编程、撰写论文等三个方面,所以一般每队的三人分别负责三项工作。按照这个思路,我们组建队伍时也希望团队中有一位同学数学知识比较好,一位同学利用软件编程求解模型厉害,一位同学强于论文的撰写。
但这只是对数学建模竞赛粗略的分工、抽象总结,带有很大的概括性。而事实上,这三项工作会有交叉重叠、互相渗透之处,不可一刀切开。因此,若仅仅拘泥于如上的“准则”而分配任务,往往会产生束缚,甚至割裂队员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在真正竞赛的三到四天当中,一个团队也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先的分工来推进进程,如果分工过于绝对,则不利于建模、论文的完成。因此我认为,应该更加客观地考虑队伍人员的实力和所学,以及心理素质等因素,在基于一个基本分工框架的前提下,保证一定的灵活性,从而实现最优的团队管理。
因而,所有队员都必须具备较好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其中应该有个队员有较好的应用数学思维,能够分析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然后将问题和数学方法联系起来,从而建立求解问题的数学模型。还要有个编程能力比较强的,熟悉常见算法,有较丰富的Matlab等语言编程经验的队员。另外就是要有个科技论文写作强的,能够将做的模型和求解方法表达清楚。在这里面,队长的作用相当大,队长的综合协调能力一定要高,所谓“兵雄雄一个,将雄雄一窝”,所以这个队长一定要雄点,能够根据各人的特点组成一支人才搭配合理的队伍。
小记:
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模型的解法是一个模型的灵魂。您可以和我们简单分享一下,如何创建出一个更好模型呢?
周雪刚老师:
评价一个数学模型的优劣,不在于用了什么高深的方法,而是要能够有效、简便、恰当地解决实际的问题,应该说在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使用的数学方法越简单越好,这样大家才容易理解。有一位参加了三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国家一等奖的同学,他所建立的模型都是用初等数学里面的基础知识建立的,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应用到的知识高中阶段都已经学习过了。为了建立一个更好的数学模型,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学习常见的模型和建模方法
为了建立一个好的数学模型,必须熟悉常见的模型和建模方法,这样有些问题一看到就知道用什么方法求解了,所以要多积累些常见的建模案例,逐渐培养出建模的悟性,等量变到质变的时候,就会有种豁然开朗,游刃有余的感觉。
(2)读优秀论文掌握建模思路
从历届赛题中精挑细选优秀论文,详细了解建模过程,理清每一篇论文的建模思路。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本题要如何入手?为什么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好不好?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如以公务员招聘(2004年D题)为例,通过分析对比一些优秀论文,说明这道题目通过建立线性规划模型求解比较适宜,同时说明在建立目标函数时,不同的优秀论文有不同的思路,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重点去建立,从而得出在不同假设下的结论。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要扮演一个置疑者、引导者,留下一些问题让同组同学去思考,去讨论,参与其中。事实证明,这种方式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读优秀论文练审题
在建模竞赛中,有两道题可选,且题目相对要复杂得多,审题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关系着后面几天的成败。在审题这个阶段,要弄清题目所给的条件,明确要回答的问题,给出基本的思路,最终确定选题,题目一旦选定,就不能三心二意,要坚持做下去。
由于审题的重要性,可拿历届赛题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先自己看,独立思考半小时左右,然后小组合议,讨论初步的思路及使用的数学方法,估计完成本题的可行性如何,一道题目的讨论最多不能超过两个小时。讨论结束后,再和优秀论文对比,看看自己是怎么考虑的,别人的思路又如何?通过比较,取长补短,达到提高审题能力的目的。
经过周老师的详细讲解
相信我们对什么是数学建模以及如何学习数学建模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而
每一份成功的收取都是需要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
越努力才越幸运
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
获奖的同学们在美赛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吧!
林辇娜小组(国际一等奖)
冯坤成(15级金融数学)(左一)
林辇娜(15级金融数学)(左二)
彭佳凯(1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左三)
获奖比较意外,但相比国赛感觉也是比较有信心。比赛过程有苦有甜,苦中作乐,几个人一起吃苦,一起吃大餐缓解压力,一起去华润买零食准备比赛,这些回忆,现在想来很美好。虽然没有热水洗澡,没有热菜热饭,但如果重新选择,我想我们还是会参加的。
黄依娴小组(国际一等奖)
李雅欣(15级应用数学)(左一)
黄淼钒(15级工商管理)(左二)
黄依娴(15级金融数学)(左三)
经过这次美赛,我收获颇丰。首先,我学会了更多的数学模型,并将它们应用于实际,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对模型的理解更加透彻。其次,我对于程序编程以及算法的应用掌握得更加熟练。数学建模比赛要求的是你能够实践并得出结论。因此,算法的实践也是这次比赛的一大收获。最重要的是,我在这次比赛中收获了友谊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在团队合作中,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而如何与人沟通就需要磨砺才能契合。
陈婉馨小组(国际一等奖)
连子锐(1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左一)
陈婉馨(15级金融数学)(左二)
林川钰(15级信息与计算科学)(左三)
关于美赛,自己体会最大的主要有两点吧:
第一,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比赛前,我们团队确实是做了不少的准备:泡广州图书馆,通过各种途径找来一些有用的参考书籍,调试计算机,自学LaTeX排版,研究模型,学习论文写作等等。现在回首,能以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告终,觉得整个寒假过得还是挺值的的。
其次,团队合作,共同进步。我很庆幸我们团队之间协调配合得很好。三个人并肩作战,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记得在比赛前夕,自己还故作镇定地叫我两位队友别紧张,但事实上我比他俩还紧张,后来在比赛中,与队友一起吃夜宵、开玩笑,整个比赛氛围还算是挺轻松欢快的。
现在想想,当初三个人一起参加数模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最后祝愿我们学校的数模成绩越来越好!
陈思静小组(国际二等奖)
马子媛(16级应用统计)(左一)
陈思静(16级应用统计)(左二)
郑炜杰(16级金融学)(左三)
今年寒假的这个冬天特别冷,时间越靠近春节,学校里的人也越来越少,心态其实也会变得焦躁,甚至偶尔会产生后悔参赛的想法。培训和练习的过程也是很枯燥的,往往刚结束上一篇论文,下一道题目又来了。但也正是这枯燥的过程培养了我们队伍的默契,让我们队伍坚持到了最后。即使练习了那么多天,正式比赛的那四天还是很难熬。我们小组直到第二天下午才确定了整体的解题思路,才开始着手解题,最后的一天半,我们都没有合眼休息,神经一直紧绷着,直到早上八点提交论文成功,悬着的心才落定下来。十分感谢我们队伍的指导老师—赵梅春老师,他给予了我们非常多的指导,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师的辛勤付出!美赛不仅让我学习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还让我懂得如何在高压下调整心态,快速的吸收新知识。
黎芸娟小组(国际二等奖)
张萱(15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左一)
黎芸娟(15级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左二)
叶茵茵(15级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左三)
美赛是一项很考验人意志力的比赛,毕竟寒假需要待在学校参加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难题,所以团队要保持乐观的态度。无论是建模方法、编程实现、论文写作都是比赛中重要的部分,但光是培训学习到的知识是不足够的,因此想要参加比赛的同学可以提前自学建模方法和编程软件然后运用到比赛中,如果到比赛时再学习新的算法很难写出一篇好的论文。当然,团队的磨合也是很重要的,遇到难题时要相互鼓励,彼此监督,才能高效地完成任务。队员之间能相互理解,才能事半功倍,因此很感激两位队员。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
准备要开始了
希望看了这篇推文的你们可以获得收获!
最后的最后
恭喜所有美赛的参与者圆满地完成比赛!
祝愿国赛期间,广金学子能再创佳绩!
撰稿:苏妙娟
编辑:路人甲
校对:西门鱼蛋
责编:陈旭源
图片:美赛获奖者